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开展“我家乡的非遗传说”之洛阳关公信俗
日期:2021-01-20 15:06:36  发布人: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 

    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生命的记忆和活态文化的基因,是千百年来社会生活的产物,民俗传说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文化传承,为弘扬家乡非遗民俗文化,2021119日,我们来到洛阳关林,为大家分享洛阳关公信俗。

    “关公信俗”即华人世界信仰关羽的一系列民间风俗,这位和孔子并称为“文圣、武圣”的神,在华人世界中备受追捧,“关公信俗”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图为洛阳关林庙,洛阳关林为关公灵首葬地,具有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,在全国的关公信俗中也占据超然地位,是关公信俗遗产圣地。

图为千秋鉴也称戏楼,大门正对面,是祭祀关公时献戏舞台。过去祭祀关公,要在农历正月十三、五月十三、九月十三唱大戏。

    大门后就是仪门,仪门原为明代关林庙大门,清代改称仪门,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,端庄厚重

    春秋殿前有两棵古树。一为结义柏,相传为刘关张誓同生死,心灵感应所致。二为旋生柏,相传关羽在此乘气盘旋升天,降妖伏魔,久而久之树成此状。

    关冢,冢前立石坊,宽10米,高6米,三门道。正额题"汉寿亭侯墓"五字,坊上题联甚多,都是歌颂关公之作,书体皆为明清书法。

青龙偃月刀与赤兔马

核发: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 收藏本页